环球关注: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?有生之年能读到它,就是幸运
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,在想什么?需要什么? 我们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? 怎样做才能给生命,以舒适、宁静甚至美丽的终结? 人总是要死的,带着轻松、美丽踏进另一个世界,一定会走得更好。 我们每一个人,这一生都不可避免的面临死亡这个课题。 这篇文章从医学的角度告诉大家:一个生命临终的过程。
01#
人们关于临终的认识普遍有很多误区,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了解一些关于“临终”这个课题的知识,不要给亲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! 一个遭遇车祸的22岁男性被送进了监护室,此时的他生命垂危,几乎不能说话。 然后,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,医院不允许家人进入病房,去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生的孩子,在家人的多番央求下,也只允许一个亲人每隔2小时进去看望5分钟。 在漫长的等待中,沮丧的女友只好回家了,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惫睡着了——直到护士通知他们病人已身亡时才惊醒过来。 由于痛惜没能在最后时刻与亲人见上一面,说上几句告别的话,家属的悲痛骤然升温…… 这还算不上残忍。 在最后的日子里,病人常常得被动地接受这样的“待遇”:一是过度治疗:有些病人,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在接受创伤性的治疗;另一个极端是治疗不足:也就是说,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适,直到死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解脱,他们离去的时候,面容定格在扭曲的痛苦上。生命在最后的几周、几天、 几小时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? 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, 体内出现了什么变化? 在想什么?需要什么? 我们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? 怎样做才能让生命, 以舒适、安详甚至美丽的姿态终结?
02#
(相关资料图)
在生命的最后阶段,
甚至在死前三个月之久, 很多病人与他人的话语交流减少了, 心灵深处的活动增多了。 这是濒死的人的一种需要: 离开外在世界,与心灵对话。03#
一项对100个晚期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: 死前一周,有56%的病人是清醒的,44%嗜睡,但没有一个处于无法交流的昏迷状态。 当进入死前最后6小时,清醒者仅占8%,42%处于嗜睡状态,一般人昏迷。 所以,家属应抓紧与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,不要等到最后而措手不及。 随着死亡的临近,病人的口腔肌肉变得松弛,呼吸时积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咯咯的响声,医学上称为“死亡咆哮声”,使人听了很不舒服。 但此时用吸引器吸痰常常会失败,并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。 应将病人的身体翻向一侧,头枕的高一些,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。 濒死的人在呼吸时还常常发出呜咽声或喉鸣声,此时可用一些止痛剂,使他能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安静静地走向死亡。 没有证据表明缓解疼痛的药物会加速死亡。 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。所以,把你想说的话,告诉他吧,即使他已经无法回应,但他依然听得到。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, 即便在最后也不该随便说出口。04#
这几天,我一再地想——为什么,为什么直到现在,我才读到了这篇文章? 我的父母已先后去世,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光,我都没有能够读到这样的文章。 我痛恨自己在无知中铸成大错。 所有的误解都基于一个前提: 我们和临终者已经无法沟通,我们有太多的不甘和执念,我们的至亲已经无法讲出他们的心愿和需求,我们只好一意孤行。 但做这些正确的事,其实只需要一点点起码的医学常识。我想起在父亲临终前,我抓着父亲的手,他像山泉一样凉。 我命令弟弟说: 爸爸冷,快拿毯子! 现在才知道,他其实并不冷,只是因为循环的血液量锐减,皮肤才变得又湿又冷。 而此时在他的感觉中,他的身体正在变轻,渐渐地漂浮、飞升…这时哪怕是一条丝巾,都会让他感觉到无法忍受的重压,更何况一条厚厚的毯子! 我想起直到父亲咽气,医生才拔下了连接在他身体上的所有的管子,输气管、输液管、心电图仪…同时我们觉得他几天几夜没进水进食,总是试图做些哪怕是完全徒劳的尝试。 母亲清早送来现榨的西瓜汁,装在有刻度的婴儿奶瓶里,我们姐弟每天都在交流着爸爸今天到底喝了多少水。 现在才知道,他其实并不饿。那时候, 他已从病痛中解脱出来。 天很蓝风很轻,树很绿花很艳, 鸟在鸣水在流,就像那些诗歌、童话里描述中的那样, 他已经准备好,去到另一个世界了。这时,哪怕给病人输注一点点葡萄糖,都会抵消那种异常的欣快感,都会在他美丽的归途上,横出刀枪棍棒。05#
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,在最后谵妄状态中,却忽然变得喋喋不休,而且是满口的家乡话。 我担心他离我而去,我想喊住他,他毫不理会。 现在才知道:那个时候, 他不是在于外界交流,而是在他自己的心灵中。 当时的父亲,也许正在儿时的童趣中, 在意气风发的青春中,在他一生念念不忘的美好往事中——回现这一生所有的美好。 我们应该做的,只是静静地守着他,千万千万不要走开。临终者昏迷再深,也会有片刻的清醒,大概就是民间传说的回光返照吧,这时候,他必要找他最牵肠挂肚的人,不能让他失望而去。 我还记得父亲此生表达的最后愿望,是要拔去他鼻子上的氧气管。 可是我们两个不孝子女是怎样地违拗了他的意愿啊,我和弟弟一人一边强按住他的手,直到他的手彻底绵软。 现在才知道,对于临终者,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、创伤性的治疗。 不分青红皂白地“不惜一切代价”抢救, 是多么的愚蠢和残忍! 最终,父亲走了。 医生下了定论,护士过来作了最后的处理。 一旁看热闹的病人和家属说: “你们这些儿子、女儿,快喊几声爸爸啊! ” 可不知为什么,我竟然一点也哭喊不出来,弟弟也执拗地沉默着。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: 听觉是人死前最后消失的感觉,爸爸没有听到我们的哭泣,不知道他会高兴还是难过?06#
自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都要面临死亡。 每一个人。 我明白。 没有人能逃得开这最终的一课。 只是现在才知道,大自然竟然把生命的最后时光安排得这样有人情味,这样合理,这样好,这样的自然而然。是自作聪明的人横加干涉, 才让亲人的死亡,变得痛苦而又漫长。 一天上午,我突然发现我对面的同事泪流满面,一个50多岁的男人的失态让我诧异。 忙问他怎么了,他告诉我看了这篇文章,想起了他母亲临终前情形。 他说就像上文描述的那样,觉得母亲冷了给她穿保暖的衣服,盖厚厚的被子,觉得母亲几天没有进食,不停给她输液。 他母亲很想回家,可他坚持让她住在医院。 他自认为尽了孝心,可是没想到给她带来莫大的痛苦。 人总是要死的, 带着轻松、美丽踏进另一个世界,一定会走得更好。 好好的生,好好的活, 最后,好好的死去,这,就是完整的幸福了吧。 现在,我读到了这篇文章。 我多么希望有更多、更多的人能够读到它。 未来的某一天,我也会将它发给我的孩子,到了我需要离去的那一天——我希望他们能够这样对待我,让我安详的、平静的离去,任我的灵魂作最后的欣快飞翔。改命从改变心的显现状态开始,走进 用高维智慧开启生命和事业的终极密码!《福慧密码》
——助您实现人生十大圆满
4月07-09日深圳
课程费用:980元/人
报名联系李老师:13064723172(微信同号)
看透事物本质、掌握宇宙规律的人,
注定截然不同的命运。
点击下方卡片关注@致良知书院,
和10万+创业者一起洞察事业和生命的真谛▼
关键词:
-
广阳区助力食品小作坊提质升级 重点检查生产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2022-08-26
-
“莆田鞋”集体商标注册成功!代工企业如何谋求自创品牌?2022-06-21
-
河北大数据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22-03-18
-
河北沧州:学生“暖心小纸条”致敬“最美逆行者”2022-03-18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