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年‘中国视谷’最重要的任务,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IP。在更长远的未来,我们希望‘中国视谷’会像美国硅谷一样享誉世界,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绝佳典范。欢迎大家来到杭州,来到萧山,投资、创业、生活,共同搭建起‘中国视谷’主阵地的每一扇镜面,让视谷之光点亮中国、闪耀世界。”
这两天,第七届万物生长大会在萧山召开,在这个大咖云集的时刻,萧山区委人才办副主任、“中国视谷•萧滨一体化专班”负责人高源代表“中国视谷”做了一场“压轴式”自我推介。
这不仅仅是一段欢迎词,更是“中国视谷“的誓词。作为杭州产业生态新地标,“中国视谷”建设目前已纳入工信部和浙江省的省部合作协议,也是杭州实现产业跃升打造万亿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的核心抓手。
(资料图)
在高源看来,建设“中国视谷”主阵地,是一场水到渠成的“双向奔赴”。前期,通过打造杭州高新区(滨江)萧山特别合作园这一载体,杭州探索完善了市区联动、区域协同的“萧滨一体化”合作体系,并承载起“中国视谷”主阵地建设的产业重任,也完成了从0到1的搭桥铺路。
目前,杭州的视觉智能核心产业整体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,基本形成覆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圈,具备建设“中国视谷”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。未来五年,“中国视谷”将实现产业基础优化提升、核心技术重大突破、产业生态基本完善、地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,成为国内领先、全球重要的视觉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、高端产业集聚地、成果转化首选地。
当然,“国字号”产业是一条长赛道,打造“中国视谷”任重道远。在万物生长大会现场直播节目“八仙桌”——“未来产业之视觉智能”专场,西电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胡瑞敏教授认为,“未来‘中国视谷’要打响品牌和知名度,必须强化顶层设计,推进体制机制创新,打造创新技术策源地和产业升级发动机,这样才能支撑起全球智能产业。”他谈到,在国际视觉智能领域,中国高校是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,这一领域的国际顶级刊物中,“中国声音”日益强大,约有一半的论文来自中国。可以说,高校在基础研究创新引领和人才培养产教结合上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而前不久,西电杭州研究院与“中国视谷”已开启战略合作,将筹建杭州视觉智能研究院,从技术设施、理论研究、人才协同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支持“中国视谷”建设。
万物生长,背后靠的是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。正如经济学家向松祚在万物生长大会上所说的:“万物生长就应该像亚马逊森林一样,构建一个富有创新的生态体系。一个好的体制、机制应该能够最充分地保障和弘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无限创造性。”
作为建设“中国视谷”的主阵地,萧山正乘“视”而上,强化生态配置。
4月10日,由萧山、滨江两区与杭州实业投资集团联合发起的总规模30亿元的“中国视谷”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注册成立。杭实资产管理(杭州)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骆智泓说,该基金将重点投向智能芯片、大数据、基础算法、云计算等基础产业,以及数字安防、自动驾驶、工业视觉、医学影像、虚拟现实等终端应用产业、上下游零部件企业,吸引一批企业落地,同时扶持一批企业。下周(4月21日),萧山将召开首届视谷产业生态大会暨中国视谷杯双创挑战赛,第一批招投联动的基金投资项目届时将正式官宣。
据悉,萧山还将在视觉智能领域每年举办一场世界级大会,支持召开一批国际论坛会议,创办一个国际期刊,引进一支全球顶尖人才队伍,打造更加响亮的视谷品牌。
此外,萧山正全面深入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,优化产业空间,塑造提升城市气质,改善环境配套,打造高品质的产业承载空间。今年5月,“中国视谷”展厅将正式亮相,3.5万平方米的视谷创新中心将迎来第一批入驻企业。预计今年下半年,萧滨两区合作建设的“视谷之窗”产业综合体也将开工建设,未来这里将成为时代大道高架路边的城市新地标、工业新典范。
接下来,按照“有界无域”的指导原则,萧山将主动作为,一体推进万亩大征迁、“腾笼换鸟”和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,大力推动腾笼换鸟,不断为构建视觉智能产业集群拓展承载空间。
关键词:
-
广阳区助力食品小作坊提质升级 重点检查生产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2022-08-26
-
“莆田鞋”集体商标注册成功!代工企业如何谋求自创品牌?2022-06-21
-
河北大数据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22-03-18
-
河北沧州:学生“暖心小纸条”致敬“最美逆行者”2022-03-18




